提起人臉識別刷卡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公交車上和食堂已及商場的刷臉支付設備,刷臉支付起源于芬蘭,2013年7月芬蘭Uniqul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人臉識別支付系統,消費者只需在收銀臺面對POS機屏幕上的攝像頭,系統便會自動掃描消費者面部,消費者的身份信息顯示后,在觸摸屏上點擊確認,即完成交易。隨后,美國Google推出刷臉支付應用Hands Free,日本和英國也跟進推出各自的刷臉支付應用。 國內相關技術開發的跟進非常迅速,阿里、騰訊、銀聯,先后推出自己的方案,相互展開激勵競爭。 阿里跑在最前,2015年,馬云在德國漢諾威展上展示了刷臉支付;2017年9月,肯德基的概念餐廳KPRO上線了國內首個刷臉支付商用試點;2018年12月,支付寶的“蜻蜓”人臉支付刷卡機在商超、餐廳與品牌零售店等場所進行使用;2019年4月,“蜻蜓2.0”發布,“蜻蜓2.0”升級了功能和穩定性。 微信晚于阿里,但2018年微信刷臉支付系統一開始線下推廣,2019年3月,微信“青蛙”正式上線,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推廣;2019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發布搭載掃碼器、雙面屏的人臉識別刷卡機“微信青蛙Pro”。 銀聯很早也開始這方面研發,2017年1月,銀聯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展示了人臉支付系統Face Pay;2019年10月,銀聯聯合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60余家機構聯合發布“刷臉付”支付產品;2019年10月底,銀聯發布了其人臉支付刷卡機“藍鯨”,這個終端實現了銀聯與微信的終端聚合。 在人臉識別刷卡機的發展過程中,不得不提起一家公司:深圳市譽興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人臉識別刷卡機的方案公司,深圳市譽興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已與支付寶合作開發人臉識別終端產品,深圳市譽興通科技股份公司于2018年10月8號就跟奧比中光和螞里奧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人臉支付終端蜻蜓機型的研發協議,要求12月底達到量產狀態,2019年從1月開始大批量左右出貨。這款產品是支付寶第一款用MIPI模組設計的終端,也是第一家拿到MIPI授權的機型,唯一一家直接用芯片做的人臉支付設備。 此后,深圳是譽興通科技股份公司,又迅速切入公交人臉識別刷卡機的機型開發,研制出多款適用于公交人臉支付及多種支付方案的設備,作為一個方案廠商,譽興通將研發成果提供給多個國內主流廠商,近幾年內在國內大規模推廣使用于公交車、校車、企業班車,為適應國內防疫需求,譽興通又推出了融合了電子哨兵功能的,公交電子哨兵,在原有人臉識別刷卡機的基礎上,增加了測溫、全國各地健康碼等功能,該產品近期有望在全國公交系統大規模使用,以適應防疫常態化需求。 |